为期2天的第十四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为全国乳腺癌领域医务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最完善、最广泛、最及时的互动交流、学习、沟通的平台。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廖宁教授接受了《肿瘤瞭望》的采访。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
为期2天的第十四届全国乳腺癌会议暨第十一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会议为全国乳腺癌领域医务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最完善、最广泛、最及时的互动交流、学习、沟通的平台。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廖宁教授接受了《肿瘤瞭望》的采访。
《肿瘤瞭望》:在精准医疗的新时代下,不同分子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方案怎样选择?获益有无差异?
今天我们进入了精准医疗的分子时代,在乳腺癌治疗领域,2000年时有了luminal型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及三阴性乳腺癌,启动了分子的乳腺癌治疗时代。现在对一些难治性乳腺癌也进行了更细的分型,如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领域一直在深入探索的一个亚型,但目前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特别有效的或者是能够治愈这一亚型乳腺癌的方法。对于三阴性乳腺癌,首先从基因层面再一次对其进行分类,从今年的基础研究回顾可以看到,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邵志敏教授所带领的团队,他们进行的基因型分析,对乳腺癌的三阴性乳腺癌又细分了几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未来需要设计更多的研究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治愈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改善其预后呢?对这样一组特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应该有更细的理解,可以进行BRCA1、BRCA2的检测,根据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如果是BRCA1或BRCA2突变是阳性的,通过运用铂类药物治疗是能够获得临床治疗疗效的。总体来说,对于三阴性乳腺癌如果没有进行BRCA1、BRCA2突变或者是不能进行这样的检测,还可以通过其它的一些分子靶向Biomarker比如Ki67来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
根据一些指南里面的建议,可以对III期、II期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同时进行个体化的药敏检测,如果发现患者能够获得病理上的完全缓解,则说明通过这样的新辅助治疗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上的优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理念。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邵志敏教授的领导下,启动了新辅助治疗的一项研究,此研究主要针对进行了新辅助治疗后不能得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我们尝试改用其它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是否能从中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这也是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肿瘤瞭望》: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来说,免疫治疗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治疗方式,那么目前有哪些药物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应用?
目前就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来说,蒽环和紫杉这两个最主要的化疗药物是不能离弃的,有关铂类的应用,什么类型的三阴性乳腺癌应当选择铂类,哪些患者应用铂类可以得到更大的获益?可以确认的是BRCA1或者是BRCA2有突变的这样一组患者,而Ki67较高的这类患者能否获益?我们仍然要等待着这样的一个数据,有没有一些新药能帮助这样的三阴性乳腺癌,现在看到的是从晚期乳腺癌中得到的一些重要的信息,针对不同的分子亚型的三阴性乳腺癌,比如雄激素受体(AR)这一类型的三阴性乳腺癌,应用一些雄性激素受体抑制剂来治疗获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第二类是免疫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PDL-1或者是NKPDL-1这两类免疫治疗药物,为这些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晚期治疗带来临床获益。现在进行着多个这样的临床研究,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或者是联合多西他赛来进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我们期待这些重要的临床研究结果。
《肿瘤瞭望》:如何评估三阴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
评估三阴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无非就是两种,一个是对局部的控制,一个是对全身的控制,如果这位患者没有局部复发,也没有远处转移,那该患者就得到了很好地控制,在后期随访之中没有任何复发,意味着这位患者将有更好地生存。三阴性乳腺癌,最重要的复发时间段是术后的2-5年,5年以后这种复发的比例会非常低,所以要非常重视在这些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里面的三阴性乳腺癌,给予标准的恰当的辅助治疗,并且是足量的疗程和剂量的化疗,将为病人带来远期获益,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外科医生还是内科医生,局部控制,全身疾病的控制,都是影响病人生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使病人获得一个综合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廖宁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科主任,乳腺科学科带头人,国家卫计委医政司《乳腺癌治疗规范》编写组成员,国家卫计委《乳腺癌诊断指南》专家组成员,美国NCCN临床肿瘤指引乳腺癌(中文版)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美国肿瘤外科学年鉴杂志《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编辑委员会委员,目前致力于将美国、欧洲先进的西方技术和中国的实际结合,为乳腺癌患者提供精准个体化治疗。以第一研究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