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24日,2022 CSCO指南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如期召开。北京会议现场,我们就会议日程安排及指南编写与更新等相关问题采访了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2年4月23~24日,2022 CSCO指南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如期召开。北京会议现场,我们就会议日程安排及指南编写与更新等相关问题采访了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教授。
江泽飞教授
1
2022 CSCO指南会会议亮点及日程安排
江泽飞教授:受疫情影响,原计划于广州召开的2022 CSCO指南会以线上+线下会议的形式召开。十几年前,在CSCO各位前辈的领导下,CSCO各专委会专家已经开始从事指南编写相关的工作,至今,相关指南已从当初的几部发展到如今的30多部。
2022 CSCO指南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既有首次发布的指南,又有更新的指南亮相。CSCO将出版33部指南,其中有5部首次发布,28部更新出版。指南会期间,17部指南正式上线发布,其中有2部首发。CAR-T治疗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手段,也是血液肿瘤治疗的大热门,在临床操作中有很多需要进行规范的地方。因此,今年CSCO新颁布了《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及免疫靶向治疗相关感染管理指南》,以指导专家学者合理规范的使用这种先进且昂贵的治疗手段。
第二,乳腺癌、肺癌、胃癌、肠癌等常见指南的更新每年都备受关注,当前,7部常见肿瘤的更新版指南已经发布并出版印刷。随后,其他相关指南也将陆续发布,合订本指南在所有指南发布后也将进行出版。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同时感谢大家对指南推广工作的支持。
2
2022 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分工及指南安排
江泽飞教授: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由徐瑞华教授(CSCO 理事长)和李进教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两位专家担任组长,其他副理事长、秘书长、监事长、前任理事长和专委会的主任委员都作为副组长。CSCO理事会的领导都是各个领域行业内的专家,他们不但指导我们工作的开展,同时也直接参与到指南编写工作中去。如李进教授、马军教授、秦叔逵院长、程颖教授、王洁教授、吴一龙教授、殷咏梅教授等都参与了各自领域指南的更新和编写工作。
王洁教授
CSCO指南工作委员在参与指南编写的同时,也有共同协作及审评的机制。我们会进行交叉互审,也会在同行中进行各种形式的审查,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公正性、及时性。
3
CSCO指南更新的意义
江泽飞教授:当前,科技、医学等领域迅速发展,肿瘤领域国际、国内进展不断,药品准入和进入医保的速度也很快,指南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更新。CSCO指南工作委员也要求各专委会至少两年更新一次,但对于某些领域,指南每年一次更新的速度显得相对较慢,因此,及时的更新更有利于我们紧扣行业动态,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同时,新版指南发布后,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将指南送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和国家医保局相应专家的办公桌,为其决定行业政策、产品准入、医保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4
CSCO指南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
江泽飞教授:中国是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和学术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CSCO指南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我们从着手准备编写指南开始,就考虑到了要兼顾患者和地区差异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指南编写主要针对于病人的基本治疗,所以我们给出了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根据证据级别和可及性给出了Ⅰ级、Ⅱ级、Ⅲ级治疗策略推荐,证据类别高、可及性好的方案,作为Ⅰ级推荐;证据类别较高、专家共识度稍低,或者可及性较差的方案,作为Ⅱ级推荐;临床实用但证据类别不高的,作为Ⅲ级推荐。如此,既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公平性,也便于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同时,为了使更多人群了解指南,我们还推出了患教版、智能版指南,目前部分瘤种的英文版指南也在编写中。
5
中国智慧在CSCO指南中的体现
江泽飞教授:20年前,我还在国外工作时,非常羡慕国外医生有自己的参考指南。随后在孙燕院士和各位前辈的指导下,我们将国外指南引入到国内,但我们发现国外的一些产品在国内是不可及的。反观近5年,由于我国科研水平和药物评审制度的进步,很多国内原研产品出现并上市,相关的研究入选国内、国际大会报告,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杂志发表。基于此,CSCO指南也第一时间将国内产品纳入其中,更好的体现了指南的先进性和及时性。
当前,在肿瘤药物开发中,多项大型研究都是多中心的,多个国家参与的。总之,只要是有利于病人的药物或研究,中国原研产品要向国际社会进行推广,而国外的产品及相关研究,CSCO指南也会予以采纳。如此,才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更好体现国际进展和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