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 刘艳荣教授
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传统意义上判断治疗以后疗效的标准一直是用“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esease,MRD)的概念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形态学完全缓解提出来的。对于急性白血病来说“完全缓解”是以骨髓中的幼稚细胞低于5%以及外周血血象的恢复作为判断的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是通过涂片来观察骨髓的形态。
形态学检测方法的判断标准是5%,因此其数量级就是10-2。随着上世纪80年代基因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出现,使其灵敏度和准确度相比形态学的检测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一般讲MRD的检测主要是指基因(即PCR)和流式的检测。其中基因检测的方法最高可以达到10-5~10-6。流式检测则是在多参数的流式细胞数出现以后才开始应用于检测残存的,一般来讲传统的4色以上可以使得检测灵敏度达到10-5~10-3之间。今天一些欧洲的专家也提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流式,其中第一代主要是指4色的流式,二代主要指8色的流式。由于流式检测的灵敏度和所获取的细胞数完全成正比,欧洲8色流式所获取的细胞数高达二百万个细胞,所以其检测灵敏度可以高达10-5。除了上述两个常用的检测残存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FISH来进行检测。一般来说使用FISH需要数500个细胞,因此其灵敏度一般在10-3。我们在2010年以前一直用的是4色的流式检测,但在2010年以后已经逐步从7色过度到8色,同时我们获取75万个细胞,因此灵敏度可达到10-5到10-4之间,可以说目前我国的检测和欧洲并没有明显的差距。
MRD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我国MRD检测时代已经来到
骨髓瘤MRD的检测和其治疗是息息相关的,从治疗史来讲,MRD概念的出现也就是这十几年的时间。就像今天陈文明教授讲的,在这十几年来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上出现了很多新的药物以及自体移植等治疗,可以使骨髓瘤细胞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种情况下才会应用到MRD。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了PCR技术,流式残存的检测出现在90年代末期,从此国际上开始出现了一些用多参数的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白血病残存的探索,当时主要是集中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而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来讲更为复杂。而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来讲,它检测残存相比急性白血病其实要简单很多,我们只需要单管的8色的基本上可以覆盖所有的,加上其诊断标志相对明确,因此做检测相对简便。我们做ALL的MRD检测是从2000年开始的,随着临床的需要我们已经开始做多发性骨髓瘤残存的检测。在国内经过这十多年的研究,临床医生已经普遍接受了,目前无论是在ALL还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MRD检测的临床意义已经非常明朗。现在一般的临床试验中如果没有MRD这一监测指标,实际上都是不完整的。此次会议中,几个欧洲的专家也一致表示MRD作为评判疗效的标准已经到了一个被临床普遍接受的程度。
MRD检测对于治疗和危险度的分层及评估都非常重要,通过目前已发表的一些文献来看,通过多参数的分析,MRD是一个独立于游离轻链、免疫固定电泳等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所以MRD检测应该是一个被大家所接受及在应该在临床普遍应用的一个指标。现在已经有人提出骨髓瘤的疗效判断标准不再沿用CR标准,而是应该提倡以MDR阴性作为判断标准。因为MRD是明确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的,MRD阳性和阴性患者的预后和复发的危险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我国的无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来讲都在向这个方向在发展,只要有能力都是要做的,即使不能做残存的检测,现在也可以得到一些其他实验室的帮助。这也是个体化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几年前ASH上讲MRD的时代已经来临,实际上现在中国MRD的时代也已经来到了。